不是所有的種植牙都需要植骨。
只是部分人牙齒在長期缺失后,所在的牙槽骨由于缺少生理性刺激,會逐漸發(fā)生萎縮,當萎縮到一定程度之后,使得種植體的植入很難取得良好的位置和穩(wěn)定性,此時就需要進行人工植骨,就是將人工制作的骨粉,直接放入牙槽骨骨內(nèi),讓它和牙槽骨逐漸結合在一起,等恢復到足夠的牙骨量后才能進行種植牙手術。
通常來說,牙槽骨高度約需 1~1.2cm,寬度約需 0.6~0.7 cm以上,骨質(zhì)密度也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才達到標準的植牙范圍。
]]>醫(yī)生并沒有不建議60歲后種植牙齒。
只是不建議在牙周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沒有控制的情況下種植牙齒,以免術中或術后發(fā)生危險情況。
未穩(wěn)定的糖尿病、心臟病、腎病、血細胞代謝障礙、頜骨病變、心腦血管等疾病者,也不能隨時進行種植牙手術。因為,糖尿病會造成凝血功能下降,會有傷口復原緩慢的情形,并導致骨結合時間延長或無法完成骨結合。
雖然血壓、血糖等疾病,對種牙影響比較大,但并不是種牙的硬性指標。若60歲或7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有種牙需求,一定要做好內(nèi)科評估(包括用藥史、半年內(nèi)的手術史、心內(nèi)科就診史等),待身體素質(zhì)各項指標符合,才可接受種牙。
來看看60歲、70歲、80歲老人做種植牙的潛在危險或風險有哪些?整理三點如下:
一、容易引起種植體周圍炎
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往往缺乏口腔衛(wèi)生意識,掉牙的原因也多是由于牙周病導致。如果在牙周、牙齦炎癥沒有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就做種植牙,炎癥容易感染到種植體周圍,造成種植體周圍黏膜炎、植體周圍炎,其表現(xiàn)為植體周圍的黏膜紅腫、探診出血甚至溢膿,或者是種植體無法與牙槽骨結合。
二、恢復時間比較長或種植失敗
許多70多歲、80多歲的老年人都伴有骨密度及骨質(zhì)量下降的情況,雖說輕微的骨質(zhì)疏松也可以種植牙,但骨愈合時間要比正常的骨質(zhì)要長幾個月。若是重度骨質(zhì)疏松,種植體則比較難和牙齒牢固結合在一起,從而導致種植失敗。
三、手術過程會造成血壓波動
有高血壓的老人,在種植術前打麻藥時,往往會因麻藥中存有腎上腺素造成血壓升高,或者是因恐懼、緊張等心理因素造成血壓升高。大家都知道,血壓過高是有危險的,所以,在種牙前需將血壓控制并維持在140/90這個標準之內(nèi)。
提醒大家,老年人種牙一定要選擇手術室配置有專門的麻醉技師,以及心電監(jiān)護和搶救設備的口腔醫(yī)院種牙,防止意外危險發(fā)生。
]]>杭州網(wǎng)友,如何說服老年人種牙?
隨著種植牙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推廣普及,接受種植牙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一些老年人特別是對于疼痛敏感和患有看牙焦慮的老人依舊對種植牙望而卻步。他們可能掉牙了也不去管,想等到牙齒都掉完再去鑲個滿口。
然而一顆牙齒缺失以后如果長期放任不管,會破壞牙列的完整性,使鄰牙松動、脫落,進而影響全口牙齒,很多人因為如此,可能五六十歲就沒有了全口牙齒,最終影響營養(yǎng)吸收和身體健康。
種植牙雖然價格相對較高,但使用壽命長,一般在30~50年,細心呵護甚至可以使用終生。
若您自查有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牙齒酸疼腫脹、牙齒缺失脫落等問題,可領取920愛牙補貼,口腔問題早篩查,早解決,為全身健康保駕護航!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目標——“8020”。即80歲的老人至少應有20顆不松動的“功能牙”。但是在我國,中老年人的牙齒養(yǎng)護現(xiàn)狀不容樂觀。
根據(jù)《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顯示,65-74歲的老年人中,缺牙率高達86%,全口無牙比例占4.5%。缺牙癥狀的人群非常多,但缺失牙修復率只有20%。
低缺牙修復率是對牙齒的嚴重認知誤區(qū)。牙齒缺失不單單會影響到正常咀嚼,引起的面容衰老,醫(yī)學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已明確顯示:
有牙齒缺失的人比沒有缺牙的人患腸胃病的概率高出50%;
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jié)疾病的概率高出43%;
得早衰或老年癡呆的概率高出40%;
牙齒缺失引發(fā)的身體抵抗力下降嚴重的甚至會使壽命縮短5~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