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林先生今年46歲,牙周病多年,活動義齒已經無法適應其生活需要,強烈要求種植固定修復。
亮貝美口腔醫(yī)院種植科主任翁于杰在與林先生充分溝通并完善相關檢查后,發(fā)現其前牙區(qū)的牙槽骨內有兩顆完全骨埋伏的阻生虎牙,考慮到拔完牙后牙槽骨完全沒有骨頭,翁主任和林先生反復討論制定了種植手術方案,并就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制定了應急預案。
4月12日,手術進行了近2個小時,翁主任為患者林先生順利的完成了上下頜各6顆種植體精準植入手術。上頜除前牙區(qū)的2顆植體,其余4顆植體做即刻負重修復,當天完成全口微創(chuàng)即刻負重,當天恢復咀嚼功能,術后沒有不適。
“手術最怕的是損傷下頜骨神經,一旦損傷到神經將導致下唇麻木,而數字化3D打印導板提高了手術精準性?!?據翁主任介紹,數字化還帶來一個更明顯好處,就是極大方便了醫(yī)患的交流,通過數字建模讓患者對手術需要的項目及最終達成結果一目了然,從而減少了溝通障礙。
隨著近年來種植牙逐漸被廣大市民認同,接受種植牙人群也逐年增多,臨床上遇到不少種植牙的疑難雜癥,而無牙頜種植技術是目前史上最難的種植難題之一。主要因為無牙頜種植方案的選擇,手術和修復程序較為復雜,技術難度較高,對臨床醫(yī)生有較大的挑戰(zhàn)性。
“無牙頜種植技術最大難點在于設計,怎樣給患者一個合理的方案。”據介紹,種植牙技術最早出現于無牙頜的牙齒種植,最早的觀念認為一個種植體受不了力,需要多個種植體來支持義齒,其后慢慢發(fā)展到單牙種植,但無牙頜始終面臨著設計、手術、修復復雜等技術問題。
隨著種植骨技術,數字化及3D打印的發(fā)展,無牙頜種植牙技術慢慢成熟,種植牙慢慢得到推廣。尤其是數字化的發(fā)展,通過CAD/CAM、激光掃描等,在計算機上重建患者下頜骨立體模型;以確定患者口腔種植釘的嵌入位置,數量,種植深度,釘傾斜角度等,并通過電腦將義齒進行模擬,在全部設計完成后,通過3D打印打印出手術導板,安置在患者口腔,醫(yī)生按導板位置進行鉆釘,從而提高精準性,更大限度減少了手術時間及手術創(chuàng)傷。
無牙頜者、牙槽骨萎縮者
適用的半/全口無牙頜即刻種植
有哪些特點?
半/全口微創(chuàng)即刻種植技術突破傳統(tǒng)種植牙對牙槽骨條件的限制,針對半口/全口無牙患者,通過植入4顆/8顆種植體達到重建半口/全口牙齒效果。其優(yōu)勢較多:
1. 即刻負重
通過導板種植精準定位,創(chuàng)口尤其微小,實現即拔即種,術后即刻恢復咀嚼。
2. 無需植骨
即使在骨量嚴重萎縮的情況下,也可利用斜行植體等技術,避免植骨手術。
3. 適用范圍廣
專注解決所有全口、半口無牙頜、牙槽骨嚴重萎縮/輕薄等牙齒缺失問題。
4. 有效迅速
僅需要植入傳統(tǒng)種植牙一半的植體,種植4顆恢復半口牙齒時間較短。
過去全口或半口等牙列缺失的患者往往要接受植骨手術,承擔多次手術和較長的愈合期,半/全口微創(chuàng)即刻種植技術真正做到即使在骨量嚴重萎縮的情況下,也可利用斜行植體等技術,避免植骨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