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浙江省援滬重癥醫(yī)療隊凱旋!我院急診科許振星作為一員,圓滿完成難度最大的重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務,結束隔離回到醫(yī)院!
回程警車開道送行,所有人肅然起敬。這是一次責無旁貸的出征,一份不辱使命的擔當,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4月18日至6月10日
許振星隨隊奮戰(zhàn)了54個日夜
在凱旋回省的路上
她寫下了這些回憶
記錄這段不分晝夜的逆行之路
披星出發(fā),前路困難重重!
抗擊疫情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4月18日,在上海疫情最吃緊的時候,省衛(wèi)健委連夜召集,來自全省各地的我們,組成了130人的重癥醫(yī)療隊,披星出發(fā)。
“上海疫情如此嚴峻,我們要做一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的隊伍!”這是我們所有人的使命和信念。
“把最重的病人收到浙江隊去,浙江隊永遠值得被信任?!痹谏虾?,浙江省援滬重癥醫(yī)療隊分管了兩家醫(yī)院的重癥監(jiān)護室,累計收治危重型與重型患者患者90人,其中80歲以上患者有46人,平均年齡達到76.81歲,高齡危重,搶救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時刻都需要緊繃一根弦。
即使防護服使我們行動變得笨拙、護目鏡讓我們視物不再清晰、雙層手套我們操作更加困難,但我們依然保持著最好的狀態(tài),應對各項挑戰(zhàn)!
身心巨大挑戰(zhàn),只為曙光來臨!
5月的最后一天,一位74歲新冠肺炎陽性的奶奶終于轉陰,可以轉往別的醫(yī)院進行后續(xù)的康復治療了。
還記得入院時,她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左上肺炎并發(fā)呼吸衰竭,出現(xiàn)感染性休克,病情很是危重。我們醫(yī)護團隊堅持新冠救治與基礎疾病治療并重,全力以赴、爭分奪秒,盡最大的努力,不放棄一絲希望。
終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進行。奶奶為自己的病情好轉開心得像個孩子,而當?shù)弥覀兌家x開上海時,卻有些沮喪,眼里藏著淚水,手上顫顫巍巍的寫下了我們看不懂的字。奶奶上車離開時,揮著手遲遲不愿落下。我們不說再見,希望下次健康相會。
其實,監(jiān)護室是輪班制的,沒有休息天。因此幾乎每天都是8個多小時不吃不喝不拉,再加上駐地和醫(yī)院之間140公里的來回通勤距離,有時一天只能吃上一頓飯,很多同事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眠、腰痛,有位女同事甚至因長期憋尿而尿血了……如此身心的巨大挑戰(zhàn)下,也正是因為患者的愛與信任,我們沒日沒夜地堅守著、戰(zhàn)斗著,只為曙光來臨的那一天。
關心和支持,是我最強的后盾!
密閉的工作環(huán)境、每天兩點一線的長距離奔波,給我們帶了不小的壓力,但是急診科小伙伴都會主動跟我聊天,分解壓力。時常會問我有沒有生活上的需要,身體有沒有哪里不舒服。還上門探望我的家人,送去了女兒最喜歡的洋娃娃。
離家在外,其實最對不起的就是家人。短短兩個月,女兒就已經感冒兩次加結膜炎一次。每天回到駐地,看著老公發(fā)來的訊息,深感自己作為母親、作為妻子的不稱職。三歲的女兒視頻時常常會問“媽媽我好想你,你什么時候回來?”每每我回答一個日期,她總是說“明天不就是嗎?你明天是不是就可以回來了?”年小的她沒有日期的概念,總是在最后囑咐我口罩一定戴好,希望媽媽能早點平安回家。
我想,家人的體貼和支持,同事的關心和關愛,組織的支持與掛念,就是我逆行向前最堅強的后盾!
此行援滬,此生榮幸。白衣執(zhí)甲逆行而上完美退場,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抗疫阻擊戰(zhàn)中,我們是戰(zhàn)而無畏、歸時無恙的戰(zhàn)士。有幸在最好的年紀,做了最有意義的事情。不負青春,不留遺憾,此行無悔,終身無憾!
感謝并肩作戰(zhàn)的同仁和志愿者們,感謝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愿情存疫散,繁華依舊!
來源:****臨平院區(qū)
本文內容源自網絡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醫(yī)療依據,更多查詢請 → 在線咨詢客服